做响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三年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
为做响“武汉制造”品牌,特制订本计划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赋予“武汉制造”新内涵,推动“武汉制造”成为掌握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的高端制造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品质制造、融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数字制造、体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绿色制造;着力培育“武汉制造”新动能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打造优势产业链,建设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;着力提振“武汉制造”新形象,加强品牌宣传推广,扩大“武汉制造”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。
(二)总体目标。到2023年,建立“武汉制造”名企、名品、名家培育、发展和保护体系,培育一批专业化、有竞争力的“武汉制造”知名企业,力争入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10家、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2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00家;做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品质优良、市场占有率高的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产品,培育100项“武汉名品”高端产品;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,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,实现名企、名品、名家融合互促、良性发展,做响“武汉制造”品牌,构筑“武汉制造”竞争新优势。
二、主要任务
(一)培育名企,打造“武汉制造”新主体。集中优势资源,着力培育以国内外一流企业、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为核心的知名企业,提升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,打造“武汉制造”名企群体。
1.加强梯次培育。做强国际一流企业,构建扎根武汉、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、生产和服务网络,使“武汉制造”辐射面更广、影响力更大;做大“单项冠军”,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,使“武汉制造”创新力更强、产业链价值层级更高;做优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引导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拓展,使“武汉制造”专业化更优、竞争力更强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,武汉企业联合会,各区人民政府〈含开发区管委会,下同〉)
2.提升创新能力。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促进创新资源、人才、政策等要素向企业集聚,高水平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、技术中心、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,培育一批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价值专利池和专利组合,形成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。(牵头单位:市科技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,各区人民政府)
3.做强产业支撑。聚焦“335N”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产业链,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,形成“卡脖子”技术清单和产业链提升项目清单,有针对性地实施“一链一策”,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,各区人民政府)
4.推动质量提升。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,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,推进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,争创中国质量奖、长江质量奖。推动光通信、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标准化建设,制定一批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“武汉制造”标准,提升“武汉标准”竞争力和影响力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责任单位:各区人民政府)
5.拓宽融资渠道。优先将符合条件的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企业纳入拟挂牌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,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等优质企业挂牌上市。发挥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的融资增信作用,鼓励银行机构通过信用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、担保贷款等方式,加大对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企业的信贷力度。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,支持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企业开展股权融资。(牵头单位:市地方金融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财政局,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,各区人民政府)
6.着力招商引资。瞄准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、民营500强企业,以及中央企业、地方国企、大型跨国公司,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。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开展精准招商,落地一批强链补链稳链项目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面向高校院所、跨国科技公司、知名科技企业、知名研发机构招才引智。(牵头单位:市招商办;责任单位:各区人民政府)
(二)打造名品,擦亮“武汉制造”新名片。围绕优势产业、重点领域,建立“武汉制造”名品培育库,明确产业链、关键核心技术、企业、产品目录清单,有目标、有重点、分层次进行精准培育。
1.实施分类指导。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智能制造、船舶及海洋工程、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,瞄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、进口替代、军民融合等重点方向,打造30项高端装备名品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,加强产品技术集成和功能创新,扩大终端消费供给,打造30项电子信息名品。面向时尚、绿色、个性等新需求,在智能家居、时尚服饰、绿色食品、工艺美术等热点消费领域,深入推进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行动,打造20项终端消费名品。在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大健康等领域,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,打造10项大健康名品。围绕高性能金属、先进化工新材料、高端化学品等重点方向,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,打造10项新材料名品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,各区人民政府)
2.攻关核心技术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大健康和生物技术、智能装备、新材料、商业航天、网络安全等领域,编制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录,对确立的市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实现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。(牵头单位:市科技局;责任单位:各区人民政府)
3.推动智能化改造。鼓励企业聚焦智能制造、质量品牌、绿色安全等领域进行技改,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,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,开展“数字生产线”“数字车间”“数字工厂”示范,扩大品牌产品的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装备应用,实现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产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各区人民政府)
4.开展名品认定。制订“武汉名品”认定实施方案,围绕“武汉名品”培育库,以经济社会效益、质量标准水平、市场占有率及自主创新能力为评定依据,以消费者满意、社会认可为基本原则,开展“武汉名品”认定工作,遴选出行业名品,推出100项“武汉名品”高端产品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责任单位:各区人民政府)
5.加强公共服务。建立“武汉名品”服务体系,鼓励营销、策划、培训等品牌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市场化、专业化服务。推进“武汉名品”认定采信工作,促进“武汉名品”认定区域合作和国际互认,支持行业组织发挥“武汉名品”标杆作用,引领更多市场主体争创“武汉名品”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,各区人民政府)
6.扩大名品应用。建设“武汉名品”优选中心,打造“武汉名品”专业直播电商平台。支持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博览会、展销会、中国品牌日等活动,持续举办武汉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品牌推广活动。将“武汉名品”纳入全市工业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,政府采购、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中同等条件下实施优先采购。(责任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城建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,各区人民政府)
(三)集聚名家,汇聚“武汉制造”新资源。实施“武汉英才”计划,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,着力引进培育以战略科技人才为引领,产业领军人才、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支撑的“武汉制造”人才队伍。
1.壮大企业家队伍。以龙头企业为重点,造就20名具备国际视野、经营能力强、国内外影响力大的企业家;以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为重点,更大力度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,选树100名经营业绩突出、国内知名的企业家;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,成长200名创业创新突出的企业家;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培养2000名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。(牵头单位:市人社局;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,武汉企业联合会,各区人民政府)
2.开展企业家培训。针对重点行业、关键领域,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高层次系统培训,每年选派20名企业家到境外著名高校、企业学习研修;组织200名骨干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;实施“万企育才”培训工程,支持企业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、专精特新等专题培训,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人社局,市工商联,市财政局,武汉企业联合会,各区人民政府)
3.提升企业家地位。广泛宣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、先进理念以及成功经验,讲好名企、名品、名家“武汉故事”。推荐知名企业家申报“五一劳动奖”“青年五四奖章”“三八红旗手”等荣誉称号。引导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的舆论氛围。(责任单位:团市委、市总工会、市妇联、市工商联,武汉企业联合会,各区人民政府)
4.深化企业家服务。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,强化“企业直通车”服务。推荐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市、区人民政府经济顾问,参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研究,对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发表意见和建议。充分发挥商业协会、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,打造企业家沟通、交流、合作的平台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工商联,武汉企业联合会,各区人民政府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政策扶持。加大对“武汉制造”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,优化土地、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要素资源配置,对企业开展“武汉名品”认定实行零收费。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、开展品牌培育,鼓励第三方机构建设品牌公共服务平台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商务局、市人社局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、市地方金融局,各区人民政府)
(二)强化精准服务。加强“武汉制造”品牌分级分类指导和精准有效施策,集中市、区优势资源,实施“一企一策”品牌培育,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,加强品牌发展动态监测评价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;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商务局,各区人民政府)
(三)强化落地见效。在市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,建立由市发改、科技、经信、人社、商务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组成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,加强做响“武汉制造”品牌工作的组织领导,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。各区要根据本行动计划,结合本区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,推动资源要素向品牌企业有效集聚,培育优质品牌产品,打造区域特色品牌。要强化监督考核,定期通报各区、各部门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。(牵头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、市商务局,各区人民政府)
(四)强化宣传推广。统筹策划“武汉制造”品牌整体宣传,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,开设专版、专栏和专题,全方位、立体式宣传“武汉制造”名企、名品、名家,利用城市灯光秀、知名景点、机场车站、高端商圈等载体,集中推介“武汉名品”,扩大“武汉制造”品牌的影响力,形成崇尚品牌的浓厚社会氛围。(牵头单位:市经信局;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城管委、市商务局、市交通局、市文旅局,各区人民政府)
文章来源: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路32号国创大厦A座6-7楼
电话: 027-85610098
© 2021 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2020021457号-1